中医五味是指什么 中药五味的功效及代表药材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MAIGOO健康馆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那么中药五味各有什么功效呢?五味和五脏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医五味是指什么

五味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对临床遣药制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某些药物还具有淡涩二味,习惯上仍称为“五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对于药物五味属性,梅氏认为最初形成只是药物本身的一种味觉感官刺激,随后逐步发展成为用来阐述药物功用的一种理论框架。如《黄帝内经》云“甘缓”、“酸收”、“苦燥”、“苦泄”、“辛润”, 实际上是将药物按五种属性进行功能上的分类。

中医五味理论

五味理论与人体生理

《黄帝内经》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气化即天地之气化。《类经》释曰:“夫味得地之气,故能生五脏之阴”。阴者,脏腑阴精也,指物质基础而言。《素问·五运行大论》更为具体谈到“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由此可见,五味对五脏起着重要的滋养和协调作用,五味化生精血方能形成人的有机整体。

一般认为心喜苦、肺喜辛、肝喜酸、脾喜甘、肾喜咸,五脏对五味各有特定的亲和性。掌握脏、味之间的这种关系,对于正确使用药疗及食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人体生命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阴阳的对立互根和消长转化,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五味也可影响到阴阳的盛衰,从阴阳属性上分,气属阳,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薄者为阴中之阳;从五味运动转化而言,辛甘发散属阳,酸苦涌泄属阴,咸味涌泄属阴,淡味渗泄属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总结道:“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都与五味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五味理论与人体病理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各脏腑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对立统一,以平为期。若饮食五味偏嗜,则五味作用于人体太过或不及,就会造成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使脏腑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平衡受到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以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为线索,列举了不同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在发病方面各不相同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指出了虽然五脏的资生依赖于五味,但是过用五味却又能损害五脏的协调关系。

根据“同气相求”五味各走其所喜的理论,水能克火,若人体心气本虚,又摄咸过度,则可导致肾水太甚乘火,水气凌心;反之,若见心火亢盛证又为咸味所宜。故《黄帝内经》 分别有“心病禁咸”与“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之说。又如《灵枢·五味》云:“脾色黄,宜食咸”,脾胃土为肾水之所不胜,若肾得谷味之咸,则可反克中焦脾胃之实积。根据这些基本的原则,执法以制方,才能圆活自如。类似的关于五味与人体病理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是很丰富的。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灵枢·五味》中不仅记载了五味所入和各有所走,各有所病,更详细解释了五味致病的病机,如在谈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时,解释到:

“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散,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脆薄以濡,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

其论从酸主收涩,影响气化运行入手,指出过食酸味,可产生膀胱约而不通的癃闭病,病变涉及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的三焦、胃、膀胱诸腑。其余诸脏也各有较深刻分析,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代表药材

作用

1、辛

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有辛味。多用来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麻黄可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辛味还具有润养的功效,例如款冬花可以润肺止咳,菟丝子可以滋养肾阴。

2、甘

甘味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多用来治疗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黄滋补精血,甘草调和药性并解毒等。

3、酸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性。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涩精敛汗,乌梅敛肺止咳等。

4、苦

苦味有泄热、燥湿、坚阴的功效。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都具有苦味,多治疗热证、火证、喘证、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如黄芩、黄连、黄柏可清热燥湿泻火,大黄泄热通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可泻火存阴。

5、咸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可治疗大便燥结、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证,如芒硝可泻下通便,海藻、昆布可消散瘿瘤,鳖甲可软坚消癥。

代表药材

1、黄连、黄柏之苦;

2、甘草、枸杞之甘;

3、桂枝、川芎之辛;

4、乌梅、木瓜之酸;

5、芒硝、昆布之咸。

其他味分类

有些中药还具有淡、涩二味。

1、淡

淡味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淡味,用来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如薏苡仁、茯苓、通草、猪苓、泽泻等。

2、涩

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海螵蛸收涩止血。

中医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

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为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类甜味)味,因为甘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为苦能泻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为辛能宣肺祛寒,肾虚者,喜咸味,因为咸能滋肾。

《黄帝内经》认为,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储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过于酸了,会使肝的功能亢进,因为木克脾土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呆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破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从而强健有力。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中药钟乳石的功效与作用 钟乳石的用量和用法
中药钟乳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中药钟乳石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可用于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
MAIGOO原创 药食药膳 中药
1703 3
中医五味是指什么 中药五味的功效及代表药材
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那么中药五味各有什么功效呢?五味和五脏有什么关系?...
中药 口味
2246 16
补血汤:补血中药方剂有哪些?什么中药配方补血好
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之根本。气血盈亏对人的健康,甚至容貌至关重要,气血充沛,经脉畅通,五脏六腑才能得到充分滋养,那么下面来看看益气补血的常见中...
补血 中药
778 64
阳起石的功效与作用 阳起石的使用方法
阳起石,中药材,为矿物阳起石或阳起石石棉的矿石。阳起石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温肾壮阳,具有兴奋性机能的作用,用于阳痿不举,遗精、早泄、宫冷不孕等...
MAIGOO原创 药食药膳 中药
2459 2
口味异常是什么原因 口淡口苦口臭口酸等中医辨证治疗
口腔中出现异味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人在不同的时候,口腔中可能会出现臭、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异味。口腔中出现异味,可能反映的是牙齿问题和体...
口味 中医
306 14
MAIGOO健康馆
注册用户-MAIGOO健康馆的个人账号
页面相关分类
热门美食
地方特产
TOP美食特产榜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