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白糕制作技艺是广西扶绥县的传统米制品加工技艺,2023年10月被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998;同时它也是崇左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
1、选主料:白糕备料以大米为主,以优质的晚稻米为宜,制出的白糕更软更清香。
2、泡米:淘洗干净的米需要浸泡5个小时以上,让米完全吸水、便于碾磨。
3、磨浆:泡好的米和水一起磨成米浆,过去都是用石磨手工操作,现在已经用机器替代,米浆磨成生浆和熟浆,而米和水的比例也是非常讲究,太稀太稠都影响到白糕的口感,一般比例为1比1。
4、蒸制:将少量米浆倒入铺有白布的竹笼,第一层蒸20分钟,每层一公分左右,蒸到第二层以上每层要蒸25分钟,第八、第九层要30分钟。九层糕一般前后要蒸4到5个小时左右。蒸的过程还要加水,保证有足够大的蒸汽。
蒸糕的同时要准备好配料,主要有:花生、草果、韭菜、花生油、猪油、酱油、猪肉、蒜米、山黄皮、姜、番茄、韭菜、醋、辣椒酱等。配料的做法:
1、炼油:将花生油和猪油放入热锅小火煮,后加酱油再慢火煮。
2、煮卤水:将油、姜、蒜米、碎肉、番茄、山黄皮炒熟加入生粉水煮成。
3、花生和韭菜:韭菜切碎、花生碾碎。
白糕出锅后,趁热撒上碎韭菜用盖子盖一下,再洒上花生米,白糕的制作基本完成。做好的白糕切下薄薄的小片放入碗里,淋上花生油,再加卤水、辣椒酱等配料,一碗白糕即成,自然冷却口感更佳。
扶绥白糕的制作始于清代,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白糕是当地壮族人民在稻作文化中逐渐探索、发展出增加大米营养价值、改善风味的传统技术手段。对了解、研究左江流域壮族稻作文化中传统饮食习俗文化、社会发展历史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