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斤黄鸡公鸡体重一般约4.5公斤(亦即九斤),最大者可达5公斤。母鸡有3.0~3.5公斤,最大达4公斤。羽色以浅黄、深黄以及浅、深鹧鸪色4种居多,前两色基本上与英美育成的九斤中国鸡相似,后两色则见于布拉麻鸡。
公鸡单冠高且厚,喙短弯,呈黄色肉髯,耳朵、脸部红色;前胸凸出丰满,背部宽平,尾羽不发达;脚短呈黄色,趾部外缘或有脚羽。母鸡体躯宽润,或呈高方形,羽毛厚而蓬松,绒毛长密,主翼紧缩。
九斤黄鸡属于肉蛋兼用特性,生长率较慢,肉色肥美,全净(膛)屠宰率69.3%,当年新鸡脂肪少,经苏农两年记录,产蛋力第一舍饲平均104.4枚,放饲较多,有达110.5枚,蛋重平均60.87克(37~120克),以55~65克居多,开产日期较晚,在良好舍饲时可缩短至222~272天,平均248.5天,放饲可提早平均为239.2天,产蛋15~16枚后较易抱窝,也有连产达60枚上下的,因此就巢性强。
2006年,九斤黄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21年确定为上海市首批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九斤黄鸡饲养历史超过200年,原产于上海浦东的川沙、南汇等地,明代已有记载,清代因产地转移得名“浦东鸡”。
19世纪中期出口至欧美,对西方家禽育种影响深远,其英文名“Cochin”可能源于“九斤”的音译。
九斤黄鸡在上海传统宴席中广泛应用,如白斩鸡、鸡骨酱等。其体大骨壮的特点与当地饮食文化(如“黄油塌饼”)密切相关,体现了选育方向与营养保障的关联。目前纯种种群已恢复至2000余羽,具有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