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猪全身被毛黑色较稀,鬃毛粗长,尾根粗、高,尾毛多而较长,皮肤白色。头小清秀,面直或微凹,嘴筒中等。
额部有菱形或川字形皱纹,浅而细。
耳朵下垂着嘴角(有大耳和小耳两种)。
躯干较短,背腰微凹,腹大下垂但不拖地。
臀部丰满,母猪斜尻。
公猪皮薄骨细,四肢细小直立,阴囊较小多皱缩。
母猪后肢卧系,乳头较小,排列整齐、对称,一般多为7—9对。
安康猪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涉及汉滨、岚皋、紫阳、旬阳、镇坪、白河、平利、宁陕、汉阴、石泉等10县区38个镇50个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110°12′、北纬31°42′~33°50′,东至白河县中厂镇、南至镇坪县钟宝镇、西至紫阳县瓦庙镇、北至宁陕县广货街镇。
安康猪全身被毛黑色较稀,鬃毛粗长,尾根粗、高,尾毛多而较长,皮肤白色。头小清秀,面直或微凹,嘴筒中等。额部有菱形或川字形皱纹,浅而细。耳朵下垂着嘴角(有大耳和小耳两种)。躯干较短,背腰微凹,腹大下垂但不拖地。臀部丰满,母猪斜尻。公猪皮薄骨细,四肢细小直立,阴囊较小多皱缩。母猪后肢卧系,乳头较小,排列整齐、对称,一般多为7—9对。
蛋白质含量≥15.65%,脂肪含量≥3.7%,氨基酸总含量≥14.5%。
选育本地传统品种——安康猪。
安康地处鄂、渝、陕枢纽带,与临近地区物资交流频繁,因山峦阻隔与其他地区物资交流甚少,经世代繁衍,形成一个过渡性的猪种,即安康猪。
该品种在当地适应性广,耐粗饲、产仔率高、肉质鲜美,当地农户基本家家都养。
气候适宜。安康猪保护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南依巴山,北靠秦岭,是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050mm,年均气温15℃~17℃,气候温和湿润,无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安康猪在此条件下应激反应小,生长发育良好。
地理位置独特。安康猪保护区地处秦岭、大巴山区,秦岭主脊横亘于北,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汉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和国家功能定位限制开发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5%,生长各类植物3300余种。
连绵的大山和广袤的林地,形成天然屏障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和发生,并为安康猪提供广阔的活动场地,丰富多样的植被,为安康猪提供了充足多样的青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猪肉品质。
适度规模养殖和圈养相结合。安康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适度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养殖场一般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场所的山林适度散养,主要是自配饲料喂养,为猪配备了足够的室外活动觅食场地。散户一般采取圈养的方式,主要靠本地产的玉米、洋芋、青菜等粮食蔬菜煮熟喂养。
养殖时间长。安康猪品种本身生长缓慢,加之保护区为山林地带,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所以养殖时间较长。一般需饲养12个月左右才能出栏。
年饲养10万头,年产猪肉792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