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麻鸭Anas platyrhyncha var.domestica是一种我国独有的家禽,主产于浙江省绍兴市,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驯养,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该品种的肉、羽、蛋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是传统中药,有祛痰养阴之功效。
绍兴麻鸭素有“禽中明珠”之称,因其羽毛上斑斑点点,黄白相杂,故又俗称麻鸭。
绍兴麻鸭虽然其貌不扬,但它全身是宝。鸭蛋除鲜销外,其加工产品有皮蛋、咸蛋等。公鸭大多培育成菜鸭供应市场,一般饲养到60到70日龄,体重在750到1000克上市供应,肉嫩,味鲜美。饲养多年的母鸭(绍兴人叫“老鸭”),民间视为补品,“火腿炖老鸭”为乡土传统名菜,还可加工成绍兴风味特产酱鸭。鸭毛则可加工羽制品。
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核黄素、硫胺素、钾、钠、氯、钙、磷、铁等成分。可食部分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约为7.5%,比鸡肉高,比猪肉低。脂肪酸中还包含不饱和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比较高。
绍鸭体躯狭长,蛇头暴眼,嘴扁颈细,背平腹大,臀部丰满,形似“琵琶”。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觅食,生长快,成熟期短,合群性好,抗病力强,产蛋率高。
绍兴麻鸭,毛色与众不同,白灰色的鸭毛上,带有褐色麻点,故而得名。绍兴麻鸭是我国优良的蛋用型鸭种之一,有“禽中明珠”之称,它具有体型小、长大快、饲料省、产蛋多的特点,绍虞平原是绍兴麻鸭的起源地和养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绍兴麻鸭是由野鸭经人代代长期驯化,选择而成。古越山会平原,原是茫茫沼泽滩涂,苇草丛生野鸭群栖,古人以此为狩猎对象,进而进行驯化。至宋代,山阴、会稽两地养麻鸭已相当普遍,山阴诗人陆游有“坡放万头鸭”、“群鸭暮还家”的诗句。绍兴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螺蛳、泥鳅、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为鸭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绍兴又是粮产区,有丰富的谷作鸭的饲料,且是酿酒发达之地,民谣曰:“种稻酿酒,酒糟养鸭”,大量的酒糟乃是麻鸭的上好饲料。绍兴县共有养鸭专业户1000家,总饲养量达90万羽,其中母鸭达69万羽左右。母鸭一般在120天左右就会产蛋,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群鸭每只年产量为250到290枚,高产群可大300枚以上。蛋重65克左右,个大壳薄,是我国优良水禽品种。1986年,商业部主持和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对绍兴麻鸭进行了鉴定,认定绍兴麻鸭产蛋率和蛋重量已超过引进的西方樱桃谷、康贝尔良种鸭,高产品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