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充分利用高寒地区牧草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牛种,是高寒牧区重要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发展牦牛对提高藏民族的生活水平,繁荣牧区经济,牧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西藏自治区牦牛数量约有450万头。
1、帕里牦牛
产地: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海拔4360米)。
外观:毛色以黑色为主,角间距大(可达50厘米),四肢强健较短,全身毛绒长而密。
特性:肉质紧实、脂肪含量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丰富,被誉为"高原之宝"。
荣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详细>>】
2、娘亚牦牛(嘉黎牦牛)
产地:那曲市嘉黎县(海拔4500米以上)。
外观:纯黑色占60%,头粗重、额宽平,公牦牛肩甲高厚,母牛面部清秀。
特性:多一对肋骨(肉产量提高17公斤/头),产奶量高(泌乳期达13个月)。
荣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详细>>】
3、当雄牦牛
产地:拉萨市当雄县(纳木错湖畔)。
外观:体色以黑色为主,体型小呈矩形,角型向外向上,尾帚大。
特性:体格短窄型,体重轻,适应高寒牧区环境。
荣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详细>>】
4、斯布牦牛
产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斯布山沟(海拔4000-5500米)。
外观:毛色以黑褐为主,部分带白斑,体型呈矩形,角外折向上伸展。
特性:抗寒能力强,肉质紧实,屠宰率达53.15%,产乳量居西藏牦牛之首。
荣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详细>>】
5、类乌齐牦牛
产地:昌都市类乌齐县(海拔3700-5000米)。
外观:毛色黄褐,毛皮纤细,体型健壮,尾毛蓬松。
特性:耐高寒缺氧,肉质鲜红富含氨基酸,冰川雪水放牧形成独特风味。
荣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详细>>】
1、牦牛肉制品
牦牛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达21%-22%,脂肪2%-3%,乳干物质含量约18%,风干牦牛肉以海拔4000米以上散养牦牛为原料,肉质紧实富含矿物质;类乌齐和当雄牦牛肉经精细化分割后价格可达180元/公斤。
2、牦牛乳制品
牦牛奶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可制成酥油、奶渣等,是藏族传统饮食重要组成部分。
3、其他副产品
牦牛皮革耐磨,绒毛纺织性能优异,骨骼可入药,牛角工艺品亦具文化价值。
1、体型差异
野牦牛体型显著更大,成年个体肩高可达1.8-2米,体重约1吨,而家牦牛肩高仅1米左右,体重约300公斤。野牦牛牛角更粗长,毛色多样(如深棕、灰、金丝色),性格暴躁且具攻击性;家牦牛则温顺,多为深褐色。
2、生存能力
野牦牛适应极端高寒环境,耐缺氧能力强,心肺功能特殊,可在海拔5000米以上活动。家牦牛虽由野牦牛驯化而来,但基因分化后已形成独立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