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清水鱼,浙江省开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开化县位于衢州市西北部,县域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出境水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为开化清水鱼独特的外观形态和和内在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2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开化清水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开化清水鱼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华埠镇、桐村镇、杨林镇、池淮镇、苏庄镇、马金镇、齐溪镇、村头镇、音坑乡、林山乡、中村乡、长虹乡、何田乡、大溪边乡、芹阳办事处,共计14个乡镇、1个办事处。地理坐标东经118°01′15″~118°37′50″和北纬28°54′30″~29°29′59″,保护区面积200公顷。
开化清水鱼体型修长、背部溜黑、腹部亮白,无泥腥味,肌肉紧密结实而富有弹性;鱼头滑爽适口,鱼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带有瓜果蔬菜香味。
开化清水鱼粗蛋白≥18.0%,粗脂肪≤1.2%,氨基酸≥17.0%。
开化县位于衢州市西北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县域85%为山地,森林覆盖率达80.4%,森林面积268.9万亩,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的齐溪、何田两乡镇的绝大部分,以及长虹、中村、苏庄三乡镇的北半部地势最高,中部和东南部远渐由中山向低山、高丘、低丘、河谷小盆地过渡,中间有常山港、池淮港和马金溪三条水系,具有山水相间的地形特点。
开化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度,空间上大致为南高北低。年平均降水量1830.8毫米,但降水分布不均,其中汛期4~9月降水量1233.5毫米,梅汛期5~7月上旬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744.9毫米,占全年46.7%。年平均日照时数1633.5小时。
开化县主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有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马尪溪,流域面积2092.11平方千米,其中县境内1947.16平方千米。四条溪在华埠镇内汇合,入常山县境。属于长江水系的苏庄溪和下庄溪注入江西省乐安江,流域面积261.85平方千米。属于新安江水系的东坑溪,溪长8.5千米,流域面积9.65平方千米。地表水、出境水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县域内水资源丰富,长年流水不断,水质pH在7.1左右,生化耗氧量≤0.2毫克/升,溶氧量≥9.0毫克/升,含多种矿物质。这种常年流水、矿物质含量丰富、含氧量高的流水生长环境造就了开化清水鱼独特的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
2015年,开化县全县清水鱼产量1800吨,产值7000万元,利润2800多万元。
2016年,开化全县清水鱼养殖面积约1800余亩、6000多口坑塘,从业农民5200多户,产量1850吨,产值7500万元,利润2800多万元,户均增收5400多元。
2018年,开化清水鱼产量2000吨,产值80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
2011年,“京鹏”开化清水鱼获全国农博会金奖。
2018年,开化清水鱼获浙江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2019年,开化清水鱼获浙江省优秀农产品最具历史价值10强、中国国际博览会特色渔业优势区域奖。
202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开化清水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汪氏宗谱》记载,北宋咸平年间,汪氏始祖带全家自徽州婺源迁徙至何田乡盘溪而居,汪氏始祖本为贵族,好读书修心、养鱼养性,于是“塘開一鑑”,寓意家族堂开未来。
《衢州市志》记载:明清时期,开化马金有人专程到江西九江购买鱼苗,运到开化贩卖放养,鱼种以草鱼为主。村民在门前屋后挖池塘,将山泉引入塘中,一个塘中大多都放养几十条草鱼和四、五条红鲤鱼,饲料以青草、菜叶为主。
2018年,开化县出台清水渔业产业扶持政策,对开化县水渔业产业品牌美誉度,产业竞争力有着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