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乌骨鸡一只、姜三片、人参须三钱,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炙甘草一.五钱、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五钱、白芍三钱、黄耆三钱、肉桂八分,生姜三片、麻油及酒适量。
做法:将全部药材放入纱布袋中。将已烫除血水之鸡、姜及药袋全部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及米酒一汤匙,先以大火煮滚,捞除浮沫后改为小火。炖煮约一小时,取出药袋,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温补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头晕目眩、四肢冰冷等,常食此方,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
原料:干姜二两、黄精五钱、羊肉一斤及米酒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适量,电饭锅蒸熟即可饮汤吃肉。
功效:温补脾肾,适于精神委靡、喜温畏寒、腰部冷痛、四肢冰冷、大便较软、小便量多等脾肾阳虚者。
原料:枸杞二两、菟丝子五钱(布包)、甲鱼一只,葱、姜及米酒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隔水清蒸,蒸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肝肾之阴:适于腰酸头晕、烦躁不安潮热盗汗、烘热汗出、手足心热等属于肝肾阴亏者。
原料:猪肚一个、党参五钱、芡实二两、红枣十二个、胡椒三十粒、生姜四片、米酒适量。
做法:猪肚用盐擦洗干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再将其余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约二小时,去除党参,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温骨止痛,适于常见胃痛隐隐,腹胀纳差,体倦神疲,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虚寒体质者。
原料:新鲜山药一斤、红豆半斤、红糖适量。
做法:山药削皮洗净,切成丁块备用;将红豆放入锅中,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十分钟后,熄火焖约一小时;再转为大火,加入山药,煮滚后转为小火,煮约五分钟,熄火焖约三十分钟,加入红糖,即可食用。(此种煮法,可保持红豆及山药之外型,并可享有香甜滋味)。
功效:补肺益气,补血强心,健脾养胃,补肾填精,温中散寒,利水消肿;适于常见疲乏无力、懒言懒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面浮肢肿、贫血等症属气血不足者。
原料:海参25克,枸杞子25克,鸽蛋150克,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海参切成条状,把葱、姜切成碎末备用。将葱姜爆炒后,加入适量水,把海参放入锅内,水开后,加入调料,鸽蛋,用大火煮20分钟后放入枸杞子,改为小火炖1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肾,益精气,丰肌肤。
原料:鹿肉300克,当归3克,阿胶8克,红枣10克,枸杞2克,盐适量。
做法:将当归、红枣用砂锅煎制8——10分钟,滤沙留汁。将鹿肉切块飞水,然后换清水入锅。加入当归、红枣及原汁、阿胶、枸杞,小火炖1小时。烂熟后放入盐,稍煮即可。
功效:补血和血,益气调经,特别适合于贫血女性。
原料:银耳40g,鸡1只,罗汉果4个,南杏少许,红萝卜200g,姜2片,盐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浸透;鸡去内脏,焯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红萝卜去皮,切厚块。加适量清水入汤煲煲开后,放入鸡、罗汉果、南杏、银耳、红萝卜及姜,煲开后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左右,加入调味料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原料:冬虫草10克,熟地黄40克,红枣(去核)6枚,老鸭1只,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冬虫草、熟地黄、红枣洗净;老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头颈及脚,洗净后飞水。然后把冬虫草、熟地黄、红枣放入鸭腹腔内,置于炖盅里,加开水适量,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肾补肺、润燥止咳。
原料:黄芪3克,胡萝卜150克,羊肉280克,当归3克,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块,飞水后洗净。将所有材料及葱、姜、料酒,放入砂锅中炖约1个小时,至烂熟后放入锅中加入盐稍煮几分钟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扶正培本。 适合人群:面色苍白,体弱,需调理气色者。